几天前,北大84级的微信群里,有同学转了这样一段视频。视频里,一位男士调侃了一些被“改坏了”的地名,比如常山改成了石家庄,兰陵改成了枣庄,琅琊改成了临沂,庐州改成了合肥等等。其中一个例子,是姑苏被改成了苏州。
这段视频发到群里之后,有同学提出疑问:苏州这个名称似乎由来已久,难道真的是从姑苏改过来的吗?
概率系的殷世荣同学特意查找了资料,并写了下面这篇非常翔实的苏州地名考。
所以,微信群不光是聊天的地方,它也可以是思想碰撞的地方,是分享知识的地方,是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地方。
有个视频中说,苏州之名,改自姑苏。对此我的看法如下:一、苏州与姑苏是不同角度的地名,有联系,但说“苏州改自姑苏”是错误的,至少不严谨。其一,苏州是正式的行政地名,而姑苏只是别称或雅称㈠,多见于文学作品,并非正式名称,我们不妨称为“文学地名”,相沿成俗而已。如:王维《同崔傅答贤弟》:“洛阳才子姑苏客,桂苑殊非故乡陌。”张继《枫桥夜泊》: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杜荀鹤《送人游吴》:“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。”姑苏城图(1881年),循外城河,按逆时针方向,依次分布着齐门、阊门、胥门、盘门、葑门、娄门等城门。苏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行政名,比如吴郡、吴州、平江府、平江路、苏州府,而姑苏却一直可以叫下去。“姑苏”这样的别称,还有吴门、吴中、阖闾城、茂苑、长洲等。如:李白《结袜子》:“燕南壮士吴门豪,筑中置铅鱼隐刀。”张继《阊门即事》:“试上吴门窥郡郭,清明几处有新烟。”周邦彦《苏幕遮》:“故乡遥,何日去。家住吴门,久作长安旅。”李白《行路难三首》其三:“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,秋风忽忆江东行。”韦应物《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》:“吴中盛文史,群彦今汪洋。”苏轼《江神子》:“隋堤三月水溶溶。背归鸿。去吴中。”《青玉案》:“三年枕上吴中路。遣黄耳、随君去。”明初杨基、高启、张羽、徐贲四人并有诗名,均苏州人,称“吴中四杰”。明代成化、正德年间,“徐祯卿与祝允明、唐寅、文徵明齐名,号吴中四才子。”(《明史·卷二百八十六·列传第一百七十四·文苑(二)·何景明徐祯卿》)“(包)佶字幼正,润州延陵人。父(包)融,集贤院学士,与贺知章、张旭、张若虚有名当时,号‘吴中四士’。”(《新唐书·卷一百四十九·列传第七十四·刘第五班王李》)这里的“吴中”范围已经超越了东汉时期的吴郡,拓展至秦、西汉时期的会稽郡(贺知章,越州永兴(萧山)人)甚至春秋时期的吴国(张若虚,扬州人)。刘长卿《送严员外》:“春风倚棹阖闾城,水国春寒阴复晴。”李嘉祐《伤吴中》:“馆娃宫中春已归,阖闾城头莺已飞。”我认为,阖闾城之于苏州,犹如石头城之于南京,都是实有建筑物,都是以部分指代全体。另外,在诗文中“姑苏”若改为“苏州”,文学色彩将大打折扣,如“苏州城外寒山寺”,什么感觉?诗人在写作时,囿于格律或其他方面的原因,有时甚至使用自创的地名,读者能看懂即可,不必深究其由来,比如李频《送罗著作两浙按狱》:“归来重过姑苏郡,莫忘题名在虎丘。”这个姑苏郡一望可知是“文学地名”,因为苏州的历史行政地名叫过“吴郡”,却从没有叫过“姑苏郡”。其二,苏州之名,与姑苏山有关。姑苏山上有姑苏台,相传为吴王夫差为越国献来的美女西施所筑(《越绝书》记载为阖闾所建,实际情况可能是阖闾时已开始建造,夫差时期又扩建)。如:李白《对酒二首》其二:“棘生石虎殿,鹿走姑苏台。”《乌栖曲》:“姑苏台上乌栖时,吴王宫里醉西施。”杜甫《壮游》:“东下姑苏台,已具浮海航。”㈡杜牧《杜秋娘诗》:“西子下姑苏,一舸逐鸱夷。”皮日休《馆娃宫怀古五绝》其一:“绮閤飘香下太湖,乱兵侵晓上姑苏。”欧阳炯《江城子》:“空有姑苏台上月,如西子镜、照江城。”其三、“姑苏”有多种指向,易生歧义。“君到姑苏见,人家尽枕河。”这里的姑苏是苏州城。“西子下姑苏,一舸逐鸱夷。”“绮閤飘香下太湖,乱兵侵晓上姑苏。”这里的姑苏是姑苏山或姑苏台。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》(戴均良等主编,上海辞书出版社,2005年7月第1版)上对“苏州市”的解释是:简称苏,别称姑苏。在江苏省东南部,北濒长江,南越太湖,东、南连上海市嘉定、青浦二区和浙江省嘉兴、湖州二市。面积8488平方千米(市辖区4044平方千米)。人口590.9万(市辖区216.8万)。辖平江、金阊、沧浪、虎丘、吴中、相城6区,代管常熟、张家港、太仓、昆山、吴江5市。市人民政府驻苏州新区三香路。春秋为吴都之地,筑阖闾城。战国属越、楚。秦置吴县,为会稽郡(治今苏州)治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年)分置为吴郡。三国属吴。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年)改吴州,大宝元年(550年)复为郡。南朝陈祯明元年(587年)复置吴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因境内姑苏山改名苏州。《元和郡县志》苏州:“因姑苏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复曰吴州,寻又为吴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曰苏州,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属江南东道。天宝初(742年)曰吴郡,乾元初(758年)复曰苏州。五代为吴越国地。北宋初称苏州,政和三年(1113年)升为平江府,属两浙路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平江路,属江浙行省。明初改为苏州府,直隶南京。清仍名苏州府。1912年废府留吴县。1914年为苏常道,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49年析吴县城区置苏州市,由苏南行署区直辖,同时置苏州专区。1952年改由江苏省直辖。1958年划归苏州专区领导。 1962年再改由江苏省直辖(地级)。 1970年苏州专区改曰苏州地区。1983年苏州地区撤销,原辖吴县、太仓、昆山、吴江、沙洲五县和常熟市划入本市。1986年沙洲县改张家港市,1989年昆山县改市,1992年吴江县改市,1993年太仓县改市。1995年吴县改吴县市,2000年吴县市改设吴中、相城二区。《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》(薛国屏编著,上海辞书出版社,2010年4月第1版)的表格形式或许更醒目,可资参考。㈢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(谭其骧主编,中国地图出版社,1987年4月)上有关今苏州市行政区划的地图:1、春秋时期。吴国初都于蕃离(今无锡梅里,现有泰伯庙等遗迹),后都于吴(今苏州)。 地图中黑色字体和蓝色线条是古内容,棕色字体和棕色线条是今(绘图时)内容。下同。3、秦时期。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其后南并岭南,北逐匈奴,又分析内郡,最多时为四十八郡。置吴县,为会稽郡治所。今苏南大部、上海地区、浙北大部属会稽郡,浙南以及福建属闽中郡。5、东汉时期。析会稽郡北部置吴郡,会稽郡移置山阴(今绍兴)。陈寿《三国志·卷四十六·吴书一·孙破虏讨逆传弟一》:“孙坚,字文台,吴郡富春(今浙江富春)人,盖孙武之后也。”他的两个儿子孙策、孙权当然也是吴郡富春人。6、三国吴时期。孙权依托父兄打下的基础,联刘拒曹,建立了吴国。这可能是历史上疆域最大的“吴国”。9、隋时期。开皇九年(589年)改吴州为苏州,大业初复为吴州,又改为吴郡。10、唐时期。改吴郡为苏州,为江南东道治所。天宝元年(742年)至乾元元年(758年)之间全国统一改州为郡,苏州改为吴郡,后复为苏州。治所在吴县(隋自今苏州市移治市西南横山东麓,唐武德七年(624年)还旧治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市吴中、相城二区、常熟市以东,浙江桐乡市、海盐东北及上海市大陆部分。其西南部分置湖州。11、北宋时期。平江府。其东南部分置秀州(南宋改嘉兴府),包有今浙江省嘉兴市和上海市吴淞江以南地区。12、元时期。平江路。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分置华亭府,一年后改松江府,今上海吴淞江以南地区脱离秀州(嘉兴路)。
14、清时期。因前朝之旧,仍为苏州府。康熙六年(1667年)分江南为安徽、江苏二省,苏州府为江苏巡抚治所。其东北部分置太仓州,包有今太仓市和上海市嘉定区、宝山区、崇明区。我有一次去苏州旅游时,导游一本正经地给旅客们介绍道:苏州之苏(蘇)字,下面有鱼有米(禾即稻,脱皮得米),苏州即谓鱼米之乡也。还有一种说法:吴杀子胥投江中,后人怜而立祠山上,人称胥台也。吴灭,人又称孤胥山,言独胥山在耳。奈何吴人称胥为苏,讹孤为姑。“姑苏”一名,始见于《国语·吴语·夫差伐齐不听申胥之谏》:“今王既变鲧、禹之功,而高高下下,以罢民于姑苏。”这是申胥(伍子胥)进谏夫差的话,“如今君王改变鲧、禹治水造福于民的功绩,使高台更高,使湖池更深,使民众为修筑姑苏台而疲于奔命。”可见在伍子胥活着的时候,已有了姑苏台,所以因爱怜伍子胥而立“胥台”的说法纯属编造,把时间次序弄反了。第三种说法是,传说夏朝有一位谋臣叫“胥”,富才学,通地理,襄助大禹治水有功,受封于吴地,吴遂有“姑胥”之称。此说不可考。实际上,我们知道苏州得名于“姑苏山”,而“姑苏山”又写作“姑胥山”,可见“苏”、“胥”只是记录地名的吴越语读音,不能望文生义,强解为该字在汉字中的意义。可能“苏(蘇)”比“胥”好认一些,所以“姑苏”比“姑胥”更受大众欢迎而得以广泛传播。如果说“姑苏”是下里巴人,那“姑胥”就是阳春白雪。《左传》中的楚国大臣申包胥,在《战国策》里叫“棼冒勃苏”,“勃苏”、“包胥”,可证在记录读音时,“苏”、“胥”通用。“胥”字在方言字典中不常见,但可以从其同音(不同调)的“婿(壻)”字中推断其吴语(还有粤语、客家话、闽语等尖团音尚未合流的方言)读音与“苏”接近,其声母为“s”,与“苏”相同。《汉字方音字汇》(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,文字改革出版社,1962年9月第1版)《汉字古音手册》(郭锡良,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),“胥”的上古读音和中古读音,声母都是“s”。东汉王符《潜夫论·边议第二十三》:“孟明补阙于河西,范蠡收责(债)于姑胥。”明代虞堪《姑胥山》:“不见旧时台榭,空闻千古风流。满地山花落去,几番麋鹿来游。”清代顾炎武《海上》其二:“满地关河一望哀,彻天烽火照胥台。”可证“姑胥山”、“胥台”这一类较为冷僻的别称一直得以流传,至少在文人圈子内并未湮没。清代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南直·苏州府》:“姑苏山,府西三十里。一名姑胥山,一名姑余山。姑苏台在其上,阖闾所作也。《国语》:‘越伐吴,吴师溃,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。’一名胥台固。《越绝书》:‘阖闾起姑苏台,三年聚材,五年乃成,高见三百里。’《史记》:‘阖闾十九年,越伐吴,败之姑苏。又夫差于台上为长夜之饮,子胥谏,不听,曰:‘吾见麋鹿游于姑苏之台也。’后越伐吴,吴太子友战败,遂焚其台。汉司马迁尝登姑苏台以望五湖。隋因山以名州。《志》云:‘山在横山西北。’今人称为胥台山。”苏州胥门,位于城西万年桥南,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,坐东向西,以遥对姑胥山得名。谭其骧先生言:“姑即句,乃古吴越人发语词,句吴即吴,句践即践,姑苏即苏也。至于苏之意义则不可知,以其为吴越语而非汉语也。江浙一带地名渊源于古代吴越语者颇多,非只此一苏州之苏也。”(引自《中国地名语源辞典》(史为乐主编,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5年7月第1版))对于“于”、“余”、“句(勾)”、“姑”、“夫”、“乌”、“无”等地名冠首字,周振鹤先生、游汝杰先生在《古越语地名初探》(《复旦学报》1980年第3期)有较系统的探究:“周秦之前,江、浙、闽、粤一带为百越所居地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‘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,百粤杂处,各有种姓。’百越人是现代壮侗语族居民的祖先。今天壮侗人民主要聚居于两广、贵州、云南一带。那么他们的祖先在撤离江南大片土地之后会不会留下越语地名呢?拿秦汉时代的吴越地名和古岭南地名来比较,发现在这两个地区有许多地名是相类似的,或者说是属于同一个系统的。秦汉时代吴越一带(包括楚、齐、鲁)的此类地名有:于越、于陵、于菟、句章、句容、句余、句无、句注山、句卢山、句澨、句绎、姑苏、姑熊夷、姑蔑、姑末、夫椒、乌程、乌伤、余杭、余暨、余姚、余干、无锡、芜湖、无盐。古岭南一带(包括今云南、越南一带)的此类地名有:句町、苟漏山、姑幕、姑复、无功、无编、余发。这些地名的相似之处,一是冠首字类同,个别字虽然写法不同,但求之古音,则相合或相近;二是都属齐头式。这些地名源出古越语应该是没有疑问的。因为第一,有的地名冠首字仍见于现代壮侗语族地区的大量地名中,如姑字(或写作古、个、过、歌等)冠首地名在今两广、云南、越南多至不可胜数。以‘个’为例,有广西的个漾、个榜、个陋、个宕;云南的个旧、个马;越南的个奔、个多、个内、个下、个螺、个那、个蔗等等。第二,现代壮侗语地名也有齐头式的特点。第三,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些冠首字也见于吴越王的名字。如句吴、句践、句亶、余善、余祭、余昧、夫差、夫㮣、无余、无壬、无曎、无颛、无彊(强)等。第四,这些人名和地名的确切含义今天已很难考见了,不过它们的冠首字,却可以确知只是古越语的发语词而已。东汉人服虔说:‘吴蛮夷,言多发声,数语共成一言。’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‘太伯之奔荆蛮,自号句吴。’颜师古注《汉书·地理志》曰:‘句,音钩。夷俗语之发声也,亦犹越为于越也。’所以‘句吴’就是‘吴’,‘于越’就是‘越’。其它冠首词的发语词性质也都可以一一考见。这些地名被用汉字记录下来之后,原义渐至湮没,后世不知其所由来,往往望文生义,妄加解释。如强解‘乌伤’为‘乌口皆伤’。以为‘无锡’其地本来产锡,至汉代锡已采尽,故名。或者妄说:‘后汉有樵客于山(指锡山)得铭云‘有锡兵,天下争,无锡宁,天下清。’’皆无稽之谈。在现在的苏南、浙北、赣北和皖南的地图上还可以看到上述这类地名的残存,如句容、芜湖、无锡、余干、余姚、乌程等。”苏州与“胥”有关的地名,还有“胥江”、“胥口”等,诸君若有兴趣,可继续考证。㈠2012年苏州市撤销金阊、平江、沧浪三区,设置姑苏区。㈡杜甫《壮游》是一篇自传诗,“东下姑苏台,已具浮海航”后面接着是“到今有遗恨,不得穷扶桑”。青年杜甫游历东南,在苏州打卡,玩得很嗨,又备好船只,准备渡海去日本,不知何故未能成行,到了晚年还耿耿于怀。被贴上“每饭不忘君”、“忧国忧民”、“现实主义”等标签的杜甫,其实有很大胆、痴狂、浪漫的一面。
拔丝学堂以往部分讲座:
【拔丝学堂】:诗词格律管窥
【拔丝学堂】:揭开精神科的神秘面纱
【拔丝学堂】:从自渡到渡人:我的抗抑郁之路
【拔丝学堂】: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启示
【拔丝学堂】:新冠疫苗背后的科技突破与局限
【拔丝学堂】:身心健康提升的探索
【拔丝学堂】:户外徒步运动常识
【拔丝学堂】:从癌症专科的角度谈美国医生的职业规范
【拔丝学堂】:美国是怎样研究中国和收藏中国文献的
【拔丝学堂】:临终关怀与舒缓治疗
【拔丝学堂】:癌症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和误区
【拔丝学堂】:人生下半场的身心健康-照顾好我们和我们的父母
【拔丝学堂】:协和医院教授谈科学管理更年期
【拔丝学堂 】:漫谈抑郁症
【拔丝学堂】:从印度“药神”看中国仿制药创新之路
【拔丝学堂】:美国华人医生谈眼睛的保健
【拔丝学堂】:美国华人医生谈“中风的防治”(下)
【拔丝学堂】:美国华人医生谈“中风的防治”(中)
【拔丝学堂】:美国华人医生谈“中风的防治”(上)
【拔丝学堂】:闲话“玩玉”
7月11日北京时间早上九点:宋士玉,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肿瘤中心放射肿瘤科医生,临床教授,主题:“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吗?”
7月17日北京时间晚上九点,江必旺,北大八四级校友,刚刚上市的“纳微科技”创始人、董事长,分享15年前从海外回国后,在中国创业的经历。
7月25日北京时间早上九点,冯雷,北大八四级校友,美国凯撒医疗中心神经介入主任,主题:“眩晕症揭秘:谈谈头晕与目眩”。
7月31日北京时间早上九点,徐艺珊博士,加州执照临床心理学家,美国睡眠协会认证的第一位华人睡眠专家,主题:“如何改善睡眠”。
8月20日(暂定):汤涛,国际著名数学家,中科院院士,北师大-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 ,从自己的亲身经历,分享数学之美。
“拔丝学堂”所有的讲座音频和文字,将由“七彩娘娘”公众号发布,敬请关注。